我以为,这就是缺乏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一种表现,你用别人的词语干什么,这些年,越来越多的汉语词汇打入了英语世界,比如“风水”单词怎么翻译,无法翻译,外国没有看相算命的。我看过一本书介绍成都的茶馆,错翻译成咖啡馆。其实有很多汉语词汇进入英语世界如“台风”、“功夫”、“阴阳”、“风水”等,都是采用拼音的方式进去的,有很多词在英语中没有对应的词,但是在中国汉语又特别的形象。比如说“不三不四”这个词,早期到海外淘金的人把这个词翻译得很好,直译为“ no three no four”,多好,你们想一想,这个词如果用英语翻译怎么翻译,翻译不出来。中国现在是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,早就是联合国的常任理事国,我们应把更多的汉语词汇打入英语世界。余光中先生在《听听那冷雨》中说到“只要仓颉的灵感不灭,美丽的中文不老,那形象那磁石一般的向心力当必然长在。因为一个方块字是一个天地。太初有字,于是汉族的心灵他祖先的回忆和希望便有了寄托。”这种文化会长存,会生生不息,会薪火传承,汉族的灵魂就有了寄托,而书法就应该有这样的自觉承担,这也与我们国家文化强国的基本国策,与文化自信、文化自觉连在一起,但是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,屈原说,“路漫漫其修远兮,吾将上下而求索”,曾子曰,“士不可以不弘毅,任重而道远。”
与大家共勉,谢谢大家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