重庆邮电大学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查看: 970|回复: 0
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

选择这些大学,你可以跨校学习哟!

[复制链接]

92

主题

115

帖子

523

积分

高级会员

Rank: 4

积分
523
跳转到指定楼层
楼主
发表于 2018-11-30 08:59:07 |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|倒序浏览 |阅读模式
当你在某所大学求学时,是否对同城其他大学的某些专业心生向往?如今,随着同城高校之间的交流深入和资源共享,同城大学生跨校辅修第二专业、跨校修学分、跨校共享数字资源换已成为常态。

跨校选课
代表:北京学院路地区高校教学共同体
        在北京、上海、武汉、广州等高管教育资源比较丰富的城市中,形成快乐大学园区、大学城等区域。地理上的便利为高校之间的跨校学习提供了耕读记可能。其中又已以开设校际选修课最为普遍,这种形式可以充分发挥各校的学科优势 ,吧本校的一些特色课程提供给其他学校学生选读,也就是“跨校选课”,学生通过上课和考试获得相应的学分,院校之间相互承认学分
        学院路,北京西北部一条不足3公里的道路,两侧彼此相邻地坐落着国内多所著名高校。这些高校多数是建国后建立的行业性高水平大学,2001年“学院路地区教学共同体门户网站”开设,建立了共同体教学、管理、服务互动平台,从技术手段上保障了高效的“一校式”教学管理。所有学生都能通过网站选课注册、辅导答疑、提交作业、成绩管理与查询甚至远程考试,部分课程实现远程网络教学。参与高校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、北京科技大学、中国地质大学(北京)、北京师范大学、北京大学医学部、北京邮电大学、中国农业大学、北京林业大学、首都体育血缘、北京用户眼大学、北京体育大学、北京信息科技大学、中国矿业大学(北京)、吧北京联合大学、北京城市学院、北京电影学院、北京交通大学、华北电力大学、中国音乐学院、对外经贸大学、北京舞蹈学院。

跨校辅修专业
      
代表:武汉地区七校联合办学      
        跨校辅修专业与本校辅修双学位不同,跨校辅修的优质资源更多,如武汉地区七校联合办学,虽然原则上是所有专业全部向学生开放,但从近几年的效果来看,多数学生仍然倾向于选择各校的优势专业。 辅修费用依据课时和学分而定,具体费用可参考联合办学官方网站中的报名简章。
        武汉大学、华中科技大学、华中师范大学、武汉理工大学、中国地质大学(武汉)、中南财经政法大学、华中农业大学从1999年开始,各自拿出优势专业联合办学,在校学生可以跨校、跨学科辅修第二学位,合格后获得辅修证、双学位,相当于“一张录取通知书, 上七所名校”。 联合办学原则上是所有专业全开放,但多数学生选择的都是各校的优势专业,以及当前就业市场较为紧缺的专业,比如武汉大学的法学、新闻学,华中师范大学的英语、心理学等。 这种辅修形式不仅促进了各高校之间的优质教育资源共享,更为学生的就业与深造增一分助力。

其余学分互认的大学联盟名单

1、北京高科大学联盟
        成员高校:北京化工大学、北京交通大学、北京科技大学、北京林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、华北电力大学、哈尔滨工程大学、西安电子科技大学、中国地质大学(北示)、中国矿业大学(北京)、中国石油大学(北京)燕山大学。
        资源共享方式:每一所学校都具有显著的行业办学特色和突出的学科群优势,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、师资队伍建设、招生就业、国际合作校园文化等方面开展全方位的合作与交流。
2、上海市西南片高校联合办学机构
        成员高校:上海交通大学,东华大学、华东师范大学。华东理工大学、上海戏剧学院上海音乐学院,上海应用技术大学、上海商学院上海师范大学、上海大学。上海中医药大学、华东政法大学。上海工程技术大学、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、上海电机学院上海政法大学、上海建桥学院、上海第二工业大学、上海对外经贸大学。
        资源共享方式:西南片高校联合办学采取了师资互聘、开设本科生跨校辅修专业学士学位、跨校第二专业、研究生跨校选课、各校实验设备共享等举措。
3、重庆市大学联盟
        成员高校:重庆大学、西南大学、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(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)、西南政法大学重庆医科大学、四川外国语大学。
        资源共享方式:联盟成员单位实行学分互认、教师互聘,实现优势互补、资源共享等。 学分互认 ,成员学校要实现学分互认,按照要求提供一定规模辅修/双学位教育,并对符合相应条件的学生颁发相应的证书;学生互换,每学年各成员学校还可拿出自己的优势特色专业接收交换生;联合编写共有课程的教材,建设远程教育平台,把优质教育资源在平台上进行共享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